位于沽源县的鸟天堂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滦河、白河、沽源黑河的湿地源头,被誉为“三河之源”和“京津水塔”。好生历史上,态成这里的鸟天堂湿地面积非常大,境内湿地资源丰富。沽源近年来,湿地这里努力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文章,好生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态成
富集鸟类资源
闪电河,鸟天堂蒙古语“相德因高乐”意为“上都河”,沽源古称“濡水”是湿地滦河的源头,因形似闪电,好生又得名“闪电河”。态成就在今年,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被省林草局认定为我省第一批“鸟类天堂”。
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隆起带,有山地、丘陵、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河流、湖泊、库塘等各类资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典型多样的生物群落,不但是草原生物的富集地,而且是我国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鸟类迁徙路途中的重要中转地和觅食地。
提起闪电河的“飞鸟”,公园工作人员刘志哲最有发言权。“闪电河湿地的鸟类达222种。在迁徙季节,鸟类单日数量最高有10万只以上,同比2023年单日数量增加15%左右。”刘志哲告诉记者,今年,灰鹤、鸿雁、豆雁、小天鹅迁徙季节驻留时长同比上年度增加了7天左右。今年4月,公园首次监测到罗纹鸭9只,10月首次监测到濒危鸟类红鹳(火烈鸟)1只。
在湿地管理处,记者了解到,记录数据最大的大鸨种群达到59只,最小的种群也有10只左右。在繁殖季节,草原湖鸟岛上有数千对鸟繁殖,主要有棕头鸥、普通燕鸥、环颈鸻、黑翅长脚鹬等20多种。
2022年,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编纂出版《闪电河湿地鸟类图谱》,对闪电河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共记录鸟类22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种增加到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38种。
建成观鸟打卡地
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成立于2009年,总面积4119.9公顷,呈狭长形,分湿地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2012年,又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省级湿地公园——葫芦河省级湿地公园,对葫芦河流域内的6790.47公顷湿地进行管理。
在滦河神韵风景区,公园投资建设了湿地宣教科普平台。走进该平台,仿古景区门、长城墙、观赏防护性栈道、观赏亭、湿地文化苑、游客中心、各类功能性木屋和湿地风情宣教街等一应俱全。
同时,湿地公园还建有湿地观鸟园野生动物科研监测平台。包含了观鸟长廊、观鸟步道、木质半封闭观鸟楼和宣教室、室外标本室、鸟类救护站等。平台内堆建了鸟岛4座,营建了条带状鹭类筑巢区域。这些区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休养环境。
科普宣教与科研监测平台是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科学规划、完善设施的缩影之一。2018年,沽源县编制完成了《沽源县湿地保护利用规划》与《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9年编制完成《葫芦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三个规划的完成和实施,让沽源县的湿地保护工作有的放矢,更加规范。
2022年,沽源县又编制完成《沽源县公鸡淖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详细规划》(征求意见稿),该规划擘画了公鸡淖未来5-10年的发展蓝图。2023年,启动了《葫芦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规工作,合理调整功能分区,科学提升湿地生态修复水平。
释放“生态红利”
初冬时节,位于平定堡镇马坊子村旁的公鸡淖,水天一色。日落时分,数以万只的大雁等候鸟形成鸟浪,铺天盖地向公鸡淖的湿地飞去。不远处是忙碌一天归来的村民,人与飞鸟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沽源县是“首都两区”建设的核心区,生态恢复给了湿地公园“第二次生命”。全县实施山水林田湖项目,大力推进围栏封育、植被恢复、水源涵养、鸟类栖息地建设、河流水系恢复、山洪沟治理、智能监控“七大工程”。连续多年来,先后又实施了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和葫芦河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通过有力手段,公园湿地系统实现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水城”持续绽放生态之美。
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进程,沽源县通过改善湿地公园周边生态质量,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湿地公园周边有19个村正逐渐发展成为旅游村,吸纳1400多农户、3000多名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助推当地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用具体举措唱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热情邀约,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记者 马国萍 通讯员 史亚楠)